本报记者 田鹏
近日,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数据交易市场景气指数”显示,二季度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延续一季度的全面景气,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各分类指数皆处于景气区间,且多指标继续环比增长。
我国数据交易市场稳中向好的背后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蹄疾步稳的一个缩影。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数据交易市场稳中向好离不开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为数据交易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数据交易市场在不断创新,推动数据交易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促进了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利用。此外,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的加强以及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促进了数据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建设合力加速汇聚
推动数据交易持续景气
今年以来,我国数据交易市场持续活跃。最新发布的“数据交易市场景气指数”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我国数据交易市场整体景气,除了核心指标“业务活动指数”达到58.13之外,剩余七项指标也都处于景气期间。
其中,“在手订单指数”表现最佳,且环比增幅最大,相较一季度,环比增长4.58%至63.75。除此之外,“业务预期指数”“产品价格指数”“营业利润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产品研发指数”等5项细分指标均实现环比增长,增幅分别为3.70%、2.54%、2.22%、1.73%和0.78%。
我国数据交易市场不断向好,既反映出市场各方对于数据重要性的高度认知以及对数据价值挖掘的强烈需求,也映衬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正加速驶入“快车道”,进而成为数据流通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接连出台的支持政策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例如,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以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跨区域、跨网络、跨行业协同建设为重点方向,提出了“1统筹6协调”等7方面主要工作。
另一方面,数据交易所发挥作为第三方公允性平台作用,通过打造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环境,加速我国数据流通交易从“点对点”模式向网络化模式演进。以上海数据交易所为例,其着力构建以数据交易链为基础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牵头建设并启用了全国首条数据交易链。目前参与共建的单位包括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苏州大数据交易所等多家数据交易机构,并共同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可信通”计划,推动实现“一方备案、全链共享”“一地挂牌、全链流通”“一站交易、全链可溯”“一证颁发、全链互认”。
此外,企业作为数据交易的核心主体,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更高效地挖掘数据价值,为数据交易提供丰富的数据源和创新的应用场景。
谈及市场各方加速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原因,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韦志林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包含了多个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分类,数据产品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类别,是把数据作为商品,关注的是它的产品属性和使用价值,对数据产品的应用可以助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的效应。
数据交易仍面临挑战
效率提升成各方“附加题”
在看到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前景向好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不同行业对于同一数据的需求及价格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数据定价机制尚不明确等。
韦志林解释道:“数据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随着资产的开发过程动态变化,当前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和服务各异,多以成本法、收益法为主,市场存在挑战,尚未形成统一、公允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同时,市场机制不完备、供需匹配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痛点也正制约着数据资产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对此更有话语权。某企业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进行数据资产交易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更为实际的问题,诸如合规成本较高、交易程序复杂、缺乏优质数据源、拓客难度大以及相关人才缺失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合力不断汇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数据交易的效率与质量成为市场各方的“附加题”。
在郑磊看来,从宏观层面来看,关键在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数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利用,从而为数据交易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规范数据交易行为,提高数据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从而为数据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企业需要通过加强数据治理确保质量与安全、明确产权,提升技术研发与分析能力以挖掘价值,拓展合作获取优质数据源,培养专业人才,简化交易程序并降低合规成本等方式更好地参与数据交易市场。
(编辑 闫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