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鹏
近日,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宣布将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100亿元组建未来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促进创新源头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随着基金招商模式升级和财政补贴转股权投资模式的推广,政府引导基金已然成为推动“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抓手。根据母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共包括433支母基金。其中,政府引导基金有318支,总管理规模达到45186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了7.8%。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引导基金不仅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也是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流动的重要工具。其通过投资科技创新企业,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在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借政府引导基金
推动科技创新
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在为长期、高风险创新项目提供稳定和持续资金支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多地政府在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作出相关指示。
例如,浙江表示,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用;江西表示,更好发挥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带动作用;北京表示,统筹用好各类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等。
从落实情况来看,据《2024上半年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发起成立的母基金共计44支,涉及福建、江苏、安徽等19个省级行政区,这也意味着超过一半的省级行政区均有新增母基金。其中,政府引导基金41支,涉及规模达5052亿元,市场化母基金3支,涉及规模达160亿元。
三六零集团城市产业-海外项目中心总经理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市场正在经历深层次的结构转型和变动,很多民营主导的产业基金、一级市场私募基金投资更趋于保守、谨慎,以至于科创投资领域的各个细分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而这个阶段,就是政府引导基金发挥自身引领性,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时间窗口。
从各地新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类型来看,多为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项目、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基金。例如,此次上海设立的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其中,直接投资主要投向未来产业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50%,设有回购让利机制。
在叶银丹看来,政府引导基金在推动“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提升投资效率
成关键课题
事实上,政府引导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退出通道不畅等问题。
叶银丹表示,目前,政府引导基金的绩效考核机制可能未能及时更新,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基金运作效率不高,投资决策可能不够市场化和专业化。同时,部分政府引导基金存在投资进度慢、资金沉淀的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地将资金投入到需要支持的领域。这不仅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提升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效率与回报率,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已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针对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叶银丹建议,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价,对基金的运作效果进行评估。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基金,可以通过增加预算安排、提供额外业绩奖励等方式进行激励;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基金,则采取减少预算安排、要求限期整改等措施。这样可以促进基金管理机构提高运作效率,优化资金配置。
对于投资时效问题,唐川则表示,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建立合理的直投机制,即建立管理团队,或者将基金托管于专业机构,以更好地融入市场、捕捉市场机遇、为市场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证券日报